目前,丰田正以“电动汽车优先”的新思维,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好准备。据丰田高管和工程师透露,该计划旨在将特斯拉等公司的突破性进展,与丰田的安全、质量和可靠性相结合,同时大幅提高性能。
“当面临行业变革时,车企寄希望于持续改进和改善旧规则并非明智选择,因为这很难跟上节奏。” Vachaparampil 说,“这场竞争不仅仅是技术或资金,最重要的将是企业文化层面。”
据外媒报道,丰田汽车的工程师近期对特斯拉Model Y进行了拆解研究,结果不仅暴露了这款纯电动跨界车的关键技术秘密,还改变了丰田的诸多认知。
【资料图】
企业供图
特斯拉的新技术
随着对特斯拉Model Y的拆解,丰田意识到自身专为制造而设计的专长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改进。丰田发现,最新版本的Model Y外观没有变化,但内部却进行了彻底改造。特斯拉使用giga-press(一体铸造)技术,将汽车的前部和后部铸造成两个巨大模块,从而消除无数小的零部件;电池布局采用平铺模式,节省大量空间。
根据丰田估计,特斯拉的新技术在减少数百个零部件和减轻220磅的同时,提高续航里程,并降低了成本。丰田一名高管表示,“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制造理念,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电动汽车设计平台。”
作为一家从事数字、物理基准测试和降低成本工作的公司,Caresoft认为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,从头开始重新思考工程挑战,因此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。例如,特斯拉用一种成本更低的材料制造1.5毫米厚的动力系统冷却软管,而业界传统厚度为3.5毫米。
“这是一种局外人的观点,而非行业内的一部分。”Caresoft首席执行官Mathew Vachaparampil在谈到造车新势力时表示,“局外人通常会以更好的想法颠覆传统行业。”
亟需加快进程
要赶上特斯拉制造电动汽车的方式,丰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。以专用平台和先进电池为例,特斯拉已经完全具备相关技术;反观丰田计划在2026年左右推出新的电动车专用平台,并寄望于2025年之后推出突破性的固态电池。
此外,特斯拉所有生产基地均是专门制造电动汽车,在软件方面可通过OTA频繁升级;作为对比,丰田目前仍没有专门的电动汽车装配线,且首款软件定义汽车的操作系统在2025年左右推出。
丰田工程团队认识到一个事实: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,丰田在电气化方面可以追溯到1997年首款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,但其需要在纯电动汽车的新时代加快步伐。
目前,丰田正以“电动汽车优先”的新思维,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好准备。即将上任的首席执行官佐藤恒志(Koji Sato)领导的新管理团队,正在开发一个完全重新设计的下一代平台,专门用于2026年上市的纯电动汽车。
纯电动优先战略
据丰田高管和工程师透露,该计划旨在将特斯拉等公司的突破性进展,与丰田的安全、质量和可靠性相结合,同时大幅提高性能。
“为了向更多的客户提供有吸引力的纯电动汽车,我们必须精简汽车结构,并转向纯电动优先的战略,也必须彻底改变经营方式,从制造到销售和服务,”佐藤恒志表示,“现在时机成熟了,我们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加速纯电动汽车的开发。”
佐藤恒志承诺,丰田将坚持多元化动力系统战略。除纯电动汽车之外,丰田还将继续生产标志性的混合动力、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氢能源汽车。其中,雷克萨斯计划到2035年在全球实现全电动化的目标,并在2030年在全球销售100万辆纯电动汽车。
佐藤恒志说,“我们将在2026年之前为雷克萨斯品牌开发下一代纯电动汽车,包括电池和平台等,同时将扩大目前的纯电动汽车阵容。”
丰田路在何方?
在概述“彻底改变”丰田电动汽车生产方式的计划时,佐藤恒志承认,丰田仍在权衡如何最好地开发下一代电动汽车,以提升品牌形象,并发挥作为低成本、高效制造商的优势。
“纯电动汽车的竞争力和成本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,”佐藤恒志说,热管理、电力管理和空气动力学都是需要研究的领域。一旦方向确定,可能需要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才能生产出原型。
几位内部人士则表示,丰田正在推动暂停一些bZ电动汽车的推出,这也是为了有时间重新考虑策略。丰田一位高管表示: “我们是为未来20年做计划,并确保正确的车辆出现在正确的地点和时间。”
不过,丰田不会放弃bZ系列产品。一位消息人士称,丰田需要电动汽车满足欧洲等市场严格的排放规定。另一位人士也表示,丰田还必须收回已经在bZ车型上投入的资金。基于此,从2024年到2026年,e-TNGA仍有望成为丰田的主要电动汽车平台。
Vachaparampil表示,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汽车平台,需要的不仅是尖端技术和大量投资。“当面临行业变革时,车企寄希望于持续改进和改善旧规则并非明智选择,因为这很难跟上节奏。”Vachaparampil 说,“这场竞争不仅仅是技术或资金,最重要的将是企业文化层面。”(中国经济网 姜智文/编译)
Copyright ? 2015-2022 亚洲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22870号-9 联系邮箱:553 138 779@qq.com